分经济类型看,8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集体企业增长2.9%,股份制企业增长1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7%。
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255亿元,增长11.1%,其中,主营活动利润20972.3亿元,增长2.3%。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和主营活动利润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2.8%和4.9%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86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增速比1-7月份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主营活动利润[1]3580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增速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私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193.2亿元,增长15.4%,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36元,利润率为6.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166.3亿元,增长16.2%,其中,主营活动利润7846.4亿元,增长14.3%。股份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9198.3亿元,增长12.4%,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元,利润率为5.53%。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8.7亿元,下降0.8%,其中,主营活动利润534.9亿元,下降8.4%。1-8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62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其中,主营活动利润840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
[1]注:从2013年5月开始,在利润总额下增加主营活动利润指标,主营活动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以利润总额计算的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100%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的利润率=主营活动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2、统计范围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起点标准由原来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目前,中国应主要参照美国,全面思考如何应对。
保障国有经济有效发展,加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只有两条途径:一个是引入其他社会资本,这将导致国有股权稀释,传统的依靠国有控股来保证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的国家安全模式将会受到挑战。为避免产业空心化,中国企业的未来布局仅依靠国内市场不行,还需要世界一流的体制和机制来整合全球资源要素,需要一流的资本市场、全球科技管理人才、全球行业标准制定能力、基于消费者溢价的一流品牌、超强的资产证券化能力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另一个是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出售一些竞争领域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国有资源来保证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的产业安全,但这是权宜之计,非长久之策。而要达到以上目标,央企改革需在以下三方面着力。
自建国到现在,中国经济有两个任务尚未完成,一是形成完善的工业体系,二是构建通过提升效率来实现全球赶超的支撑体系。五,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高。
最为突出的是,央企的考核与任免制度决定了,企业领导人很少变更,而在发达国家,企业则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来选择领导人,企业全球化的新形势要求必须改变现状。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增加到20万亿,但利润总额近几年一直都在1万亿左右徘徊。这有利于鼓励投资尤其是民营资本,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是当前中国国有经济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
二要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来保证产业安全,比如利用金股和董事会一票否决权等手段来保证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的国家利益。按照这十年发展轨迹以及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规律保守测算,为达到十八大的两个翻一番目标,中国每年的GDP增长率应不低于7%。唯有如此,才能明确下一步改革开放的目标,探索中国的产业与企业发展之路,保证营业收入的有序增长。由于国家很难通过财政追加对国企的直接投入,如果没有有效的资本市场,就要通过境外资本市场来直接融资和收购兼并,这会让外资过多参与中国的收购兼并和股票市场融资,控制和影响中国产业。
(作者为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研究部部长)。从现实发展看,央企改革要着眼以下五个方面。
大企业集团对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充分反映了国家的竞争力。相较而言,美国不仅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在每个行业都有全球一流企业,还有强大的产业集群、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全球一流金融市场支撑下的国家创新体系。
一,重新思考国企改革发展的逻辑,过度强调规模扩张,忽视竞争力增强是当前国企的通病,基于效率提高的竞争力提升,才是创造企业价值的前提。从企业内部看,技术的研发过度关注专利,忽视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与技术的嫁接整合能力,导致中国企业享誉全球的品牌不多,这需要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反思。届时,来自净利润(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投资的支撑不会超过5万亿,剩下的18万亿资产增量从哪里来?就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国家很难从财政拿钱给央企直接投资,在国内利用过多外汇储备,会有很大的通胀压力。调整朝哪个方向,遵循什么逻辑,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现实问题。这意味着,央企在2020年的营业收入将达到2011年的5倍以上,应不低于100万亿元,资产总额不低于100万亿元。例如,制订电力法、水法、电信法等法律,强化利用国有资源的相关制度,完善反垄断和保障专利等市场规范。
科技创新对产业支撑严重不足,突出表现在,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下端、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规模化扩张导致市场竞争手段简化为降价。三是实现央企有序增长,现有央企与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是否能理顺。
目前,国企的治理结构十分复杂,涉及的利益代言人众多,能否建立一套利益制衡机制,共同推动企业创造价值?如果做不到,就会导致目标混乱、管理扭曲、官僚主义,大大增加企业管理成本,伤害价值创造力,扭曲国企市场化改革方向。央企的战略控制、预算管理、业绩考核和分配制度没完全反映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和阶段性特征,以市场化分配制度推进这三项机制的改革因税收和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完善而受阻。
三,继续深化业绩考核和分配制度的市场化改革。随着经济发展,通过国有控股来保证产业安全的发展模式不可避免会受到重大挑战。
二是在2020年既要实现国民收入翻一番,又要使利润总额达到5万亿,现有产业结构和体制机制能否保证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引入国有企业内部,完善企业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年终审计制度,实现企业监督和管理的去行政化。要把国有企业的行政化和市场化身份相分离,剥离国有企业的特权身份,才能使政府真正作为市场竞争的维护者,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使国企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实现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由于国有企业在其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因而无论是在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都出现了较大的寻租空间,在缺乏制度制约的情形下,寻租机会必然演变成寻租现实。
而在企业内部,虽然各国有企业都设有纪检部门,但纪检部门的人员来自于企业高管的内部任命,实则不能按照规定对企业管理者进行严格监管。其次,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运作。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已逐步向市场化转型,但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国企至今仍然遍及各行业,对很多行业有着实质性的控制。国企大多由中央或地方的国资委出资设立并直接管理,天生具有区别于民企的特殊政府关系。
这一系列事件展现了中央前所未有的对国企反腐的重视,也暴露了国企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在社会监管方面,全国人民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人,可考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国有企业实施监管和审查。
首先,国有企业实现彻底的政企分离。综上所述,由于面临巨大利益诱惑同时又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国企成为贪腐高发区已成必然。同时,国企腐败的现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屡有发生,如今发案金额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且呈现出明显的利益集团化、联合分赃化以及掠夺公开化等特点。深入思考可以发现,国企腐败的根本症结还是现行经济制度的不完善。
随着中央加大反腐力度,中石油、中移动、中储粮等大型国企的多名高层管理人员接受调查。自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以来,由于改革不彻底,国有企业处于监管缺失、产权不明以及市场调节无效的社会背景,难免以企业改组、关联交易、收受回扣以及提高管理成本等方式,来隐匿、转移和挥霍国有资产。
一些国企高管上任前本无足够的企业管理经验,加上没有完善的奖惩机制来保证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负责,使得这些国企高管将行政体系中的官僚作风及权力关系带入这一领域。国企发生腐败有着多种原因,其一来自于与公权力的密切关系。
特别是国企高管的任命,来源于政府部门的派遣,出任国企高管后往往保留着政府官员的级别。最后,建立和健全对国有企业的综合监督机制。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00cr0.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wqw/8652.html
上一篇
贝尔直升机在中国设立航材保税库
有话要说...